市民参与低碳嘉年华体验互动小游戏。 活动现场开展低碳知识问答。 低碳行动宣传志愿者宣誓。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张燕茹 陈智勇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碧海、蓝天、绿荫,阳光照耀下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美得像幅画。 昨日上午,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翔安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年全国低碳日福建主场活动,在翔安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顺利举办。 此次活动以“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公民绿色低碳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活动展示低碳发展的成果和案例,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 现场 畅游“城市绿芯” 共赴绿色低碳之约 昨日一早,刚踏上海上休闲栈道、走进翔安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参加活动的来宾们就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大家呼吸着新鲜空气,拿出手机记录下如画美景。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徐威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福建山海相连、美丽清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们要在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集中大力开展宣传,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营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深化拓展“厦门实践”经验,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随后,翔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毅就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了交流发言,鼓励大家携起手来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我郑重宣誓:身体力行,践行低碳。坚持学习和掌握低碳知识,参与各类低碳活动,提高自身环保素质和低碳行动能力……”启动仪式上,低碳行动宣传志愿者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携手参与到绿色低碳行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迎接低碳、绿色的未来。 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杨盛昌教授为大家讲解厦门红树林生态修复现状、生态修复效果,分享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低碳发展的关系;邀请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专家介绍如何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本次活动通过组织注销“福建省碳排放权配额(FJEA)”的方式,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活动碳中和,从而达到零碳活动目标。 镜头1 参观绿色低碳实践基地 昨日上午,与会来宾实地参观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绿色低碳实践基地,切实感受这个福建省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的绿色低碳建设成果。 走进公园里的展示馆,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展现了这片海上森林的“前世今生”。“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阵地之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充分发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示范基地作用,致力于红树林蓝碳科普宣传。”讲解员介绍道。目前,基地共种植红树林约85公顷,作为厦门唯一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分两期建成,具有5.3公里的海上休闲栈道,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量近120万人次,单日最大游客量达4.6万人次。 “2017年,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碳中和林,下潭尾二期红树林向世界传递了低碳、环保办会的理念,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已建设成为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憩观赏于一体的“城市绿芯”。 镜头2 开展低碳嘉年华趣味活动 蓝天白云,碧空如洗。清爽的海风拂面而来,高低错落的红树林在蔚蓝海水中轻轻摇曳。昨日,不少环保志愿者、游客来到下潭尾湿地公园游玩打卡,参与了一场“低碳嘉年华”。 围绕今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主办方精心策划,在活动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低碳科普宣传以及低碳知识互动问答。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现场还设置了低碳慢骑、低碳投壶、红树连连看、低碳“动感单车”等趣味环节。 脚踩踏板,眼盯着屏幕跳动的数字,作为健身达人,游客李兵忍不住体验了一把低碳“动感单车”。运动结束后,系统自动计算了他的运动时长和碳减排量。 “日常出行,骑自行车是很环保的一种方式。游戏中,数字是很直观的,我们参与了多少,就实实在在减少了多少碳排放量。”李兵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参与感强,有助于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形成低碳生活新风尚。” 链接 低碳典型案例 ●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守正创新、绿色护航,鼓浪屿打造全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近零碳深度体验地,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社区 ●蓝碳开发保护的海上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公众参与实践基地 ●福建厦门ABB工业中心绿色微电网,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以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海沧样板”,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