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冰淇淋滞销寒潮来袭:5毛冰棍深陷“越卖越亏”泥潭

2025-7-22 13:31| 查看: 207| 评论: 0

摘要: **经济观察报 2025年7月22日 记者 王晓冰**炎炎夏日,本是消暑解渴的冰淇淋销售旺季,今年市场却遭遇罕见“寒流”。记者走访多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发现,大量传统低价冰淇淋、雪糕产品出现明显滞销,尤其曾风靡街头 ...

**经济观察报 2025年7月22日 记者 王晓冰**

炎炎夏日,本是消暑解渴的冰淇淋销售旺季,今年市场却遭遇罕见“寒流”。记者走访多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发现,大量传统低价冰淇淋、雪糕产品出现明显滞销,尤其曾风靡街头的“5毛冰棍”处境尤为艰难——销量锐减、库存高企,甚至陷入“卖一根亏一根”的经营困境。

---

### 低价光环褪色:5毛冰棍的生存悖论

在华北某大型冷饮批发市场,王老板的冷库里积压着成箱的经典老冰棍。“往年这时候,5毛一根的冰棍走量快得很,是‘跑量神器’,”他指着堆积如山的货品无奈摇头,“今年完全卖不动,批发价压到3毛5都没人要,但成本都快4毛了,卖出去就是明亏。”

王老板的困境并非孤例。多位经销商向记者反映,以白糖、水、少量奶粉或香精构成基础配方的传统低价冰棍(零售价通常在0.5元至1元区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销售滑铁卢。据行业协会初步估算,今夏此类产品整体销量同比下滑可能超过30%,部分品牌库存周转期较往年延长一倍以上。

**更严峻的是成本倒挂:** 持续上涨的原材料(糖、奶粉)、包材(塑料棒、包装纸)价格,叠加不断攀升的冷链仓储与物流费用,已将这类超低价产品的综合成本线悄然推高。多位生产商私下坦言,如今一根“5毛冰棍”的出厂成本普遍在0.35元至0.45元,再经层层分销,终端零售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殆尽甚至为负,“卖得越多,亏得越狠”成为残酷现实。

---

### 滞销困局溯源:消费升级与成本夹击

**1. 消费者“用脚投票”:**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冷饮的需求正从单纯解渴转向追求品质、健康和独特体验。“成分简单、添加剂少、真奶真果”成为新宠。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精品雪糕、低糖低脂冰淇淋、水果冰棒等中高端产品增速明显,对低价冰棍形成强势替代。年轻消费者李女士的观点颇具代表性:“5毛的冰棍现在感觉就是糖水冰,宁愿多花点钱买配料好点的。”

**2. 成本“高压锅”持续加压:**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推高食糖、奶粉等基础原料成本;环保政策趋严导致包材价格上升;油价高位运行显著抬升冷链物流费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不断侵蚀着本就微薄的低价冰品利润空间。某冷饮厂负责人张经理算了一笔账:“光是电费和冷链车的油钱,今年就比三年前涨了快40%,低价产品根本扛不住这种成本结构。”

**3. 渠道挤压雪上加霜:** 便利店、精品超市等现代渠道更倾向于陈列高毛利的中高端产品,传统低价冰棍的优质陈列位和冷柜空间被大幅挤压,进一步限制了其触达消费者的机会。

---

### 行业转型迫在眉睫:告别低价依赖,探寻新出路

面对“低价失效、成本高企”的双重困境,冰淇淋行业洗牌与转型已势在必行:

*   **产品升级是核心方向:** 众多企业正加速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利润、高库存风险的低价冰棍产能,转而研发3元至8元价格带的“新刚需”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具备真材实料(如鲜奶、天然果酱)、健康概念(低糖、低脂、高蛋白)或创新口味/形态,在品质与价格间取得更好平衡。
*   **拥抱细分需求:** 针对儿童、健身人群、控糖人士等开发差异化产品,如迷你装、蛋白棒冰淇淋、无蔗糖系列等。
*   **渠道优化与营销创新:** 加强与新兴渠道(如线上即时零售平台)的合作,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讲好品牌和品质故事,重塑消费者认知。

---

### 专家观点:低价时代终结,价值竞争开启

“冰淇淋市场正经历深刻的消费分层与价值重构。”知名食品行业分析师刘明宇指出,“纯粹依赖低价走量的时代已经终结。5毛冰棍的困境,是市场规律下低附加值产品必然面临的挑战。企业必须跳出‘成本比拼’的死循环,转向以创新和品质驱动的‘价值竞争’。谁能更快提供符合新消费需求的产品与体验,谁才能在洗牌中赢得未来。”

这场席卷冰淇淋行业的“滞销寒潮”,不仅冻住了低价冰棍的利润,更倒逼着整个产业告别对“薄利多销”的路径依赖,加速驶向以创新、健康、品质为核心的新赛道。炎夏中的“寒流”,或许正孕育着行业升级转型的契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声明:厦门大鹭网(以下简称“大鹭网”)所发布的内容如果没有声明原创,则表示其为转载内容,大鹭网转载的所有内容只为增加传播途径之用,不作任何商业行为。如若发现大鹭网的任何内容对您造成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如未联系我们,则表示作者默许大鹭网转载其内容。大鹭网联系QQ:340198037 站点统计:
闽ICP备202402852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