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外附小万景校区的迎新氛围充满科技感。 ■嘉滨小学老师为萌娃点朱砂。 ■厦门五中小学部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大礼包,装满了老师们的祝愿。 ■五中小学部老师的拥抱给了萌娃满满的爱。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戴懿 通讯员 严峥 李桂芬 图/校方提供)一年级小萌娃来啦,校园热闹起来了。这几天,我市小学陆续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以各种仪式感活动迎接萌娃们,给他们准备了开学“大礼包”;组织常规训练,带领孩子们熟悉校园,了解小学学习生活;开讲座指导家长,送上实用攻略,帮助家长缓解入学焦虑。 礼包迎新 引导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种子盆栽小扫帚作入学礼 彩带龙翻腾起舞,管乐队激情演奏,还有机器人跳“迎新舞”……前天,嘉滨小学为一年级新同学精心准备了一场欢迎仪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校园文化氛围和多元特色。 在击鼓明志仪式上,校长陈振辉敲击大鼓,象征着孩子们踏上求学之旅。校领导为孩子们点朱砂,送上真挚祝福。孩子们还领取了“启智号”定制船票,兴奋地跨越启智逐梦小跨栏,登上“启智号”,并在电子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在教室里,老师为孩子们整理着装,强调“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理念,耐心教孩子摆放和收纳学习用品,训练课堂常规,让孩子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学校还为新生准备了“入学大礼包”,里面有入学宝典、新华字典、书签、祝福盲盒等。 同样收到入学礼物的,还有厦门五中小学部一年级新生。学校举行了“少年有志,未来如虹”的新生入学仪式,孩子们走进不同主题颜色的“彩虹”班级,收到了“好习惯入学礼”。 一年级的每个班级围绕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班级文化。比如,一年(4)班是“绿苗葳蕤”,入学礼是绿色袋子,里面装着种子和盆栽。还有的班级入学礼是书签、书皮或小扫帚等。 礼仪迎新 跨过明礼路障三拜谢师恩 校长教孩子写“人”字 为孩子们入学准备的不只有礼物,还有传统文化之“礼”。 集美区宁宝小学的一年级入学典礼以“明理启智,人生始立”为主题,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跨过明礼路障,跃过“龙门”,并以三拜谢师恩:一谢做人之道,二谢读书之智,三谢成长之伴。班主任和配班老师为孩子们开蒙启智,轻点朱砂;校长教孩子们写“人”字,寄语孩子们以正直为骨,以勇气为翼,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稳健。 莲前小学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收到了校园吉祥物“小行”“小创”,他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穿过启智门,击鼓明志开启小学新生活。孩子们还与老师一同闯关玩游戏,挑战新生任务,熟悉校园新生活。 游戏迎新 年轻教师“接待”亲和力满满 棒棒糖送上美好祝愿 “今天我要上学啦!”27日一大早,阿豪一起床就兴奋地“宣布”,这天起他就是瑞景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了。 这天是瑞景小学一年级师生交流活动,为了迎接萌娃,学校打造了一条“迎新路”,设置了“‘育’见你满‘新’欢喜”打卡区,让新生留下入校的第一张靓照。 交流活动中,新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朋友、做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或成为小小观察家,寻找指定的小动物,或当小小演说家,看图讲解小动物的故事等。做完游戏,孩子们还可以从老师的盲袋中抽棒棒糖,棒棒糖代表了老师对新生的美好祝愿——做最棒的自己。 为了避免初入校孩子的陌生感、孤独感,交流活动特地安排在多媒体室,让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同时进行活动,负责“接待”新生的都是有颜值、有亲和力的年轻教师。交流过程中,老师对新生有了初步了解,更有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也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讲座迎新 为家长提供实用攻略 提醒要陪伴不要监工 前天,厦外附小万景校区组织了新生习惯训练。这是一年级新生第二次走进校园,几天前他们已经通过充满趣味的幼小衔接体验课,了解小学学习氛围和环境。 新生习惯训练包括路队训练、文明如厕、课堂常规、学习用品摆放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生活节奏。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需要学习。当天下午学校开设新生家长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 厦外附小万景校区执行校长蔡思琪告诉家长,孩子刚上小学要过好三道关,即心理关、学习关、交往关,面对新环境有焦虑是正常的,要给孩子一个过渡时间。 针对孩子入学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她给出了实用建议。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学,要激发孩子兴趣,让他对上学有期待;多沟通、多关注、多赞赏,让孩子意识到“我长大了”“我真能干”;买块小蛋糕祝贺孩子成为小学生,给足仪式感。 开始学习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坐不住、记不牢、说不清、写不完等问题,家长要重视预习,激发孩子学习期待;训练倾听,提高孩子听课效率。如何训练倾听?可以这么做:引导孩子耐心听完别人的话,不随意插话;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要求一次性完成;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从短句过渡到长句等。 她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监工”。陪孩子,陪的是氛围,陪的是习惯,家长也要营造学习氛围,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入学心理调适 多交流多鼓励多关注 如何帮助孩子调适入学心理?乌石浦小学给一年级新生家长提了三条建议: 多交流:家长尽量多用轻松的语气和孩子聊天,倾听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期待或焦虑,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多鼓励: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失败的勇气,多说鼓励的话,培养孩子阳光、自信的心态。 多关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产生共情,陪伴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 |